不久前的一天,我参加一位朋友在乡下举办的婚礼,结束时每位客人都获得了一份特殊的回赠礼物——主人找专车送我们回家。我的家在山里,路程有90分钟,这让我很兴奋:在这90分钟里,我有一辆专车了!因为我不是有钱人,所以并不知道婚礼主人为这趟路程花的租车费。司机拉着我们到家时已是深夜,而我一路都在暗自思忖着,要不要给司机一些小费呢?
我忙乱地翻了钱包,里面只有一张100美元钞票,那是为应急准备的。可我除了这一张钞票就只有婚礼上拿的两块巧克力,并没有随身带小一些的钞票。问题来了,给100美元钞票太多,给两块巧克力又拿不出手,这如何是好?后来我钻出车门,KAIYUN什么也没给司机。我承认当时有点懵,没想到应该找地方换些零钱的。
在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付小费都是一种容易引起尴尬的交际,有些旅游者甚至时常为此事犯难。不同的地方,人们对付小费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位罗马的朋友告诉我,如果你给一个意大利人的小费太多,对方可能会恼火。“有一次我在意大利给别人小费,他直接把钱退给了我,认为我给小费太多是在摆阔。”他说。
当人们带着自己的“小费观”周游世界时,也许会因小费问题引起不小的困惑。比如挪威人挣的钱多,却习惯给小费不多,这要是到了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这么办会被当地人认为是“抠门儿”。
在日本,人们会把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视为荣耀。如果财大气粗的美国人给出了不小的小费,日本服务生可能会有受辱之感:“只因为我端来的生鱼片没洒到你腿上,就给我小费?”我们常为给不给小费、给多少合适而纠结,因为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据说小费起源于英国都铎王朝,贵族们去外乡作客,侍者端茶送水照顾周到,客人便会给赏钱。几百年过去,小费之风早已从英国刮向了世界。
2016年,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顾客给外卖员小费的几率是给超市营业员的两倍,给服务生小费的几率又是给外卖员的两倍。原因是外卖员风雨无阻跑腿,服务生辛苦付出,顾客是按劳给小费,自有道理。研究还发现,人们给派对小丑付小费的几率比牙医高,尽管牙医要时刻面对口腔里那些不宜人的气味。此种情况被学者们称为“不合理小费”。现在,一些便携式收款机上又多了个小费选项,如果你选择“不付小费”,就可能会有负罪感。比如前两天我去一家烧烤店,见收款机上有小费选项,便付了15美分,其实我只是买了个面包。
2020年,欧洲有一项研究显示,德国人和瑞典人在餐馆付小费的几率超过西班牙人和瑞士人,而法国只有40%的顾客会付小费。挪威人付小费几率最低,还不到15%。参与此次研究的瑞典隆德大学学者史蒂芬·戈斯林说:“从服务人员的角度来看,德国的小费文化或许最受他们欢迎。德国人最低工资比较高,顾客付小费是平常事,而且多数是给现金。最低工资较低的地方,付小费的比例就少些。”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服务生对收到小费的期待不要过高,很多时候顾客能说一句“不用找我零钱了”,就应该心满意足。“如果服务生做得很到位,你会不会多给一些小费?”这样的问卷调查常常令人头痛。我不是很清楚“电子货币”的概念,KAIYUN对于怎么使用手机软件付小费也不甚了解。在远古时代,人类以物易物,用贝壳和武器换物品、换服务。那时候的人们说起“钱”,也许就和我现在对于付小费软件般一脸懵。
Copyright © 2015-2023 Kaiyun (中国大陆) 开云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1041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