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发展心理学专家若尔让·特罗塞思2003年用实验证明,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即两岁左右儿童,屏幕互动性有助于培养认知能力。
她让一些孩子从直播隔壁房间情景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人把一只毛绒狗藏在某个地方,让另外一些孩子透过房间窗口直接看到那个人藏毛绒狗,随后让他们走进隔壁房间找玩具。前一组孩子大多数找不到,后一组中大多数能找到。
特罗塞思解释,蹒跚学步的孩子擅长捕获“社交相关信息”,借助从真实场景获得的信息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在真实世界中,孩子们能闻到青草新鲜的气息,感受到父母的微笑,提出问题会得到回答。特罗塞思说,电视屏幕缺乏互动性,不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
为了进一步探索屏幕互动性对幼儿认知能力影响,特罗塞思2004年又做了一项实验。她把玩具狗换成动画片《小熊维尼》中的角色小猪,让藏玩具的人与孩子们视频聊天,比如问孩子们关于他们的兄弟姐妹、宠物和玩具的问题,邀请孩子们一起唱歌,通过这些“热身”活动让孩子们觉得屏幕上的人可以和他们交流,所说的话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关。接着,屏幕上的人藏起玩具小猪。大多数孩子找到了玩具。
新美国基金会早期教育项目主任丽萨·格恩齐认为,一款好的触摸屏装置应用能促进儿童大脑活动。不过,她提醒,孩子与父母间的互动是发挥触摸屏技术优势的关键,触摸屏装置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特别是对幼儿。
格恩齐在著作《屏幕时间:电子媒体如何影响幼儿》中写道,两岁以下儿童需要与真人互动作为学习的基础。
琼·甘兹·库尼中心曾邀请一些5岁儿童使用一款教单词的苹果教育应用,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词汇量平均增加27%。
库尼中心最近开展一项研究,KAIYUN比较儿童阅读纸质读物和电子读物的效果区别。研究得出结论:纸质读物对培养低龄儿童学习专注力更有效,对于大一些的儿童,电子读物则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尽管一些研究显示触摸屏装置对提高儿童认知能力有一定好处,但究竟是否利大于弊尚无定论。根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编辑汉娜·罗辛观察,美国家长对孩子使用触摸屏装置大多采取保守态度。
资深儿童媒体研究员巴克莱特纳去年春天邀请数十名儿童应用开发者聚会,让他们与一些家长和孩子见面,收集用户对这些应用的反馈。这些开发者不少带着自己的年幼孩子赴会。
罗辛也来参加聚会。罗辛本以为那些开发者支持孩子使用触摸屏装置,但询问结果让她吃惊。
一名蒙泰索里(又译蒙台梭利)教育法教师开发一款名为“蒙泰索里字母音”的应用,用于帮助老师用蒙泰索里教育法教孩子拼单词。
罗辛问这名开发者她的孩子玩什么应用,以便介绍给自己那三个爱玩触摸屏装置的孩子。KAIYUN这名开发者答道,她只让孩子玩“肯定有教育意义”的应用,而且只允许孩子周末玩,且玩半小时就要休息一会儿。
罗辛又问了几名开发者,得到类似回答。一人说,只让孩子坐飞机或乘汽车长途旅行时玩,另外一人说只让孩子每天玩半小时。
《华尔街日报》记者本·沃森最近在全国公共广播电台一档节目中说,他没收了孩子的iPad,因为孩子玩起来太投入,叫名字都不答应,在他面前打响指也没反应。
罗辛说:“虽然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美国的父母们对技术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不是放松提防,反而变得更加谨慎。”
Copyright © 2015-2023 Kaiyun (中国大陆) 开云 - 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104195号